渔保协会

时事热点

支点效应”诠释湖北保险大逻辑

2016-02-22 09:14:05  作者:黄明明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阅读: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句,是武汉的城市标签。拥有悠久历史的武汉,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书写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以及跻身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被称为九省通衢的武汉再一次面临诸多发展机遇。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湖北保险业的快速生长。

 

    湖北保监局局长王斌介绍,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即“新国十条”)发布4个月之后,湖北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即“省九条”)也随之出台。“省九条”明确提出,优化保险市场结构。加大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力度,鼓励在武汉设立全国性或区域性保险公司总部以及保险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后援支持、灾备等中心。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呼之欲出。

 

    建成一个支点

 

    2014年12月10日,武汉市政府与湖北保监局《共建武汉保险示范区战略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备忘录》明确了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使武汉成为湖北省保险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示范区,商业保险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示范区,保险业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以及保险业发展与监管深化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王斌表示,武汉保险示范区明确了“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创新驱动、项目对接”的建设原则,以及改革创新的三大领域:一是对保险业服务经济社会大局、服务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在健全金融体系、改善民生保障、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和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的改革创新;二是对全省保险业发展具有重大示范带动作用,符合市场化发展方向和保险业发展规律,与武汉城市特点和优势紧密结合的改革创新;三是加强保险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武汉保险业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改革创新。

 

    建设武汉保险示范区工作,得到了中央、湖北省委、省政府和中国保监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2015年5月,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与湖北省政府省长王国生签署了新一轮会省战略合作备忘录,其中明确提出:“探索在武汉市建设省域保险示范区”。7月22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知识产权局和一行三会、外管局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进一步明确,要“建设武汉保险示范区”。

 

    迸发创新示范效应
 

    武汉保险示范区启动以来,聚焦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保险创新示范项目,同时辐射全省,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形成了一批有特色、可持续的创新成果。

 

    2015年4月10日,幸福人寿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武汉迎来了首批客户,武汉在全国成功签发了“以房养老”保险第一单。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保监会2015年联合发文,武汉被列为商业健康保险个税优惠政策试点,实行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支出抵扣个税。2015年12月18日,湖北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全国第二批试点首单在汉签发。其他领域的保险创新也可圈可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实施,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推进医疗责任保险,破解医患纠纷难题;推出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关注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三农”保险、大病保险、民生保险等险种得到进一步推广,保障民生福祉成效显著;科技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发广泛关注,等等。

 

    对于互联网保险等创新业务领域,鼓励在武汉保险示范区先行先试,目前建信人寿、国华人寿、生命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等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辖内寿险公司2015年通过互联网销售的人身险业务达7.49亿元。2015年11月,互联网保险公司泰康在线在武汉开业,湖北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拥有互联网保险法人机构的省份。

 

    保险业务的创新发展,需要监管部门的组织推动。2015年以来,湖北保监局与湖北省和武汉市有关部门,就重点保险领域的发展连续印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涉及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特种设备责任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为武汉保险示范区发展这些重点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有力的示范效应下,武汉保险业实现了较快发展。2015年,武汉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324.57亿元,同比增长22.15%。

 

    撬动湖北保险大格局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提出的“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要求,以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区域金融中心的宏伟蓝图,湖北保险业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政府需要保险业做什么,保险业能做什么、该怎么做”为主题,以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心,着力探索“新国十条”与湖北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路径,坚持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5年,全省实现保费收入843.63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0位,同比增长20.48%。保险业各项赔款及给付支出283.34亿元,同比增长22.85%,高于规模保费增幅2.37个百分点。产寿险公司承保利润总额及寿险公司承保利润率,均刷新了历史纪录。保险业总资产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001.3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7.55亿元。

 

    “新国十条”在全省各地全面贯彻实施。继湖北省政府实施意见于2014年12月31日印发后,到2015年年底,全省已有15个市州、直管市印发了贯彻“新国十条”的实施意见,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对今后一个时期各地保险业改革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

 

    加大保险投资力度,支持地方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保险资金对湖北的项目投资到位资金已超过450亿元,居中部地区前列。保险资金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保险的资金融通作用日益凸显。此外,随着商业养老、健康和各类责任保险等业务发展,保险通过发挥社会管理功能,为优化经济运行环境、提升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继武汉保险示范区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后,湖北保监局积极探索加快推动县域保险发展,2015年8月,与天门市政府签署了《发挥保险功能,促进天门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在全省县域保险业改革创新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政策创造的极为有利的创新发展环境下,湖北保险业在各个领域都大踏步前进。

 

    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支持企业融资和居民个人消费。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16个市州、直管市实现了小贷险承保出单,累计支持企业融资6.73亿元,支持居民消费贷款12.73亿元。

 

    积极发展信用保险,支持企业发展。2015年,人保财险、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中银保险等信用保险经办公司的业务快速增长,保费总收入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342%,为全省提供信用风险保额110.41亿元,同比增长26.37%。

 

    推进各类责任保险。全省共有25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参保率达64.38%;全省13个市州均已开展食品安全责任险试点,武汉市有157家单位参保,保险金额6.2亿元。

 

    创新开办民生保险。目前,全省有11个市(州)政府购买了“一元保险”等民生保险, 2015年,辖内各级政府共出资2787.29万元保费购买民生保险,为全省2097万居民、59.1万户家庭提供1.2万亿元风险保障。此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等险种,均成功在武汉实现重要突破。

 

    王斌表示,湖北将在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中,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和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经济腹地崛起的重要力量。湖北保险业应该跳出保险看保险,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去谋划发展,着眼于加强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保险创新,努力在服务完善湖北现代金融、社会保障、农业生态文明、防灾减灾、社会管理等五大体系中更加有效地发挥功能作用,真正肩负起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职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