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保协会

图书推荐

《哲学科学常识》

  • 出版时间:0000-00-00
  • 版    次: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8-1
  • 开    本:
  • 纸    张:

介绍

    本书既不是一个开端,更不是一个结论。它只是作者在困惑中的一些片断思考,然后把这些思考按照一个主题组织起来。这个主题是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或曰自然理解的关系。沿着这条主思路,上篇先粗略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科学概念的特征,科学的数学性质,预测、假说和实在问题;最后一章集中讨论常识、科学、哲学三者的关系,有点像个小结。本书大量借用了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但它并不是一本科学哲学方面的论著,对科学的内部理论结构无所发明。作者关心的是哲学的命运,或者说是思想的命运。
 
    人类的知识累积始于“常识”,而且也正是常识为知识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即科学与哲学)提供了背景框架,然而,一方面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与常识经验日益疏远,科学理论的解释力也无须倚赖常识和直观的理解;另一方面,哲学作为组织和重构常识以达成普遍解释的努力又是徒劳无功的。因而我们面临两个世界的分野:一边是疏松零散的常识世界,一边是体系严密的科学世界。问题在于,这两个世界何以彼此通达?《哲学科学常识》提出,这也许正是哲学在今天面临的任务。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像惊险小说一样刺激、好看的哲学著作。作者从近代科学的兴起考问人类思想的命运。他首先从文字出现以前的人类感应思维的主要脉络开始梳理,转而阐述了以文字的出现为突出标志、一直延续至今方兴未艾而将艾的人类“理知时代”理性态度的兴起,在这漫长的几千年里,人的思维的三极角色即“哲学”、“常识”和“科学”如何上演了互相倚侍、转化和争夺的惊心动魄的戏剧?
 
作者简介:
 
    陈嘉映,男,1952年生于上海,后随父母迁居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5月考上外哲所研究生,8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11月赴美留学,90年以《论名称》一文获博士学位,其后赴欧洲工作一年,1993年5月回国,重返北大任教,后调往华东师大哲学系。主要译著有《存在与时间》,《哲学中的语言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教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