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保协会

时事热点

王和:我们将进入自金融时代 抵触和应对都不明智

2013-12-20 10:48:00  来源:中国渔业互助保险  阅读:

摘自中国人保执行副总裁王和12月在第八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大数据时代的保险创新”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邀请,让我有机会就大数据与保险,与金融的话题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将大数据概括为三个字,一是大,二是热,三是深。我想就“深”这个话题说两层意思,第一,大数据本身所涵盖的东西是非常深邃的,第二,更重要的是大数据对于保险、金融,乃至于经济,甚至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将是非常深刻的,这种深刻程度,可能是我们现在还不能够完全理解的。

    我一直从事保险金融的大数据研究,但这个话题非常大,我很难用这么短的时间里说透,只能提纲挈领地向各位作一个汇报。

    我用了这么一个题目,叫“大数据时代:机遇与挑战的相对论”,希望从相对和绝对这两个视角来分析大数据对于金融保险业的机遇和挑战问题。

    首先,我们讨论大数据的绝对挑战,我一直认为:大数据无疑将颠覆金融和保险业。今天,我想从基础理论、商业模式和经营技术三个层面去解读:为什么说大数据带来的变化将是“颠覆”的。大数据时代将出现以下六个特征:从样本到全量,从推理到实证,从因果到关系,从历史到当期,从行业到社会,从质量到维度,也许大数据的特征还不只这六个。这些特征意味着什么?它将从根本上“颠覆”保险业。

    关于基础理论的“颠覆”。从顶层上看,大数据将从根本上改变人文科学的基础,模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边界。再往下走一层,它将改变行为科学的基础。而与保险业密切相关的,它将改变预测科学的基础。如果我们从这三个层面:人文科学、行为科学和预测科学去思考“颠覆”的命题,相信大家对我说法会有一定的认同。

    关于保险理论的“颠覆”问题。保险立业之本是大数法则,而大数据将挑战大数法则。我认为:未来我们将从大数法则走向多维定律。未来事实和行为,不再是由因果律决定的,而是由相对关系决定的,这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特征。其次是保险经营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损失补偿原则等,也将面临“颠覆”问题。这些原则在大数据时代,都需要重新思考。比如说最大诚信原则,这是保险制度最根本的原则,背后的逻辑是基于制度效率的思考。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这种职责的分配需要再界定。

    关于对商业模式的颠覆。现代金融和保险的商业模式有三个核心要素。一是信用中介,二是数的集合,三是专业管理。我们先来看信用中介,核心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金融业经营的根本是基于一种信用差价。但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发现无论信息不对称,还是所谓的信用差价,均面临着挑战。可以说,脱媒仅仅是拉开大数据时代序幕的一角。其次,我们再来看数的集合问题。金融业存在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实现大数的集合。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在C时代,无论是集合的可能性,还是集合的效率,均不是件难事,因此,金融业面临巨大的挑战。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例子,刚刚过去的光棍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后,就是专业管理问题。大数据时代将在本质上挑战金融业存在的所谓专业,在搜索引擎和智能化,以及网络民主的时代,专业不存在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机构,而是存在于互联网的社会环境中。

    关于经营技术的颠覆。就经营技术而言,我举三个例子。一是车联网技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个应用就是车联网,而车联网对于汽车保险的经营也将产生根本性的改变。我们知道车险经营的第一个阶段是保额定价,第二个阶段是车型定价,第三个阶段是使用定价。中国保险业将跨越车型定价,从保额定价直接迈向使用定价,这就是基于大数据时代,基于车联网来实现的。这种定价,除了能够非常科学、精准的定价外,它还有一个溢出效应,就是它能够激励和改善人们的驾驶行为,降低交通事故,为整个社会创造福祉。中国人保已经启动实施了这方面的工作。与物联网相关的,还有一个是全景式的健康管理,未来的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公司应高度关注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技术应用和平台建设。

    二是基因技术和生命工程,它们也将从根本上挑战保险业经营,特别是寿险业经营的基础。未来将出现一种多维、动态和类群的生命表。这种生命表将从本质上有别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表。

    三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农业保险面临最大的挑战是道德风险和经营效率。中国人保在应用遥感开展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创新方面开展了积极的尝试,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按图承保,按图理赔。用遥感卫星,加上无人机技术,就能够全面提升农业保险经营的效率,同时,很好地解决了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使农业保险的经营进入2.0时代。

    以上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大话题,就是大数据所带来的绝对挑战。那么,保险业未来的机遇在哪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未来保险业发展的机遇是巨大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四个背景来理解未来,理解我们的相对机遇所在。

    第一个背景是大数据时代。从技术的角度看,我们会发现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对于信息的管理会出现四个特征。第一是采集,采集的无所不在;第二是存储,特点是低成本和大容量;第三是传输,传输涉及宽带和频谱管理,还有移动技术带来的变化;第四是处理,量子计算从根本上改变处理,也包括存储的基础技术。而最重要的是这些技术特征和进步会改变两个最重要的要素,一是成本,二是速度,即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他们是大数据时代的基础条件。

    此外,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三个更加,即更加透彻的感知,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加深入的智能化,继而实现数字化的世界和世界的数字化。未来的大数据将呈现“4V”的特征,即数量、速度、多样性和真实性特征,未来的数据将更加完整、多维、实时、公开、易获和永久。

    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大数据将带来以上的变化,就要在思维上产生一种变革,未来我们对于数据的追求,将从数量到质量,再从质量到维度,现象和行为将由维度决定。过去人们关注更多是因果关系,而未来会更关注基于维度的相对关系。

    第二个背景是平台时代。平台时代的基本逻辑是这样展开的。在互联网背景下,经济和信息民主的浪潮是谁都挡不住的。在这个领域最先出现的新模式是维基经济,所谓的维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协作、开放、分享、正直和相互依赖。由于平台的存在,在社会化网络的背景下,全时空和无边界的大规模协作成为可能。

    这种平台是一种交流、交换和交易的“透明”场所,所以,互联网实际上是一个关系网,平台是一个网络的社会和社会的网络。个体之间有一种基于共生理论的相依相存,他们之间存在营养交换的关系,并一起构成多维的宇宙。所以,我们说平台的本质是市场的具化。顺着这样的逻辑,我们可以理解,平台对于传统产业将产生一种创造性的破坏,颠覆性的创新,以此带来新商业模式的涌现,呈现出一个时代化的革命性趋势。

    第三个背景是个性化时代。我们经常讲“以客户为中心”,但大多数企业对“以客户为中心”的理解还是表面的。时代的发展最终会实现一种基于个性化的经营与管理,个性化的灵魂在于对于人性的尊重和关照。如果说我们的经营是建立在对人性的尊重和关照的基础上,我们的“以客户为中”才能够体现其真谛所在。

    个性化问题,最初的理解是DIY,但面向未来,你会感到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未来的趋势是:消费者就是生产者,品牌的真正主人是消费者。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很好地理解消费者就是生产者,品牌的真正属主是消费者的深刻内涵并用心实践,就一定能够做到基业长青。

    理解个性化关键是解决个性发现,个性发现要回答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其实是谁,我可以是谁。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很多个体、客户、消费者并不是很清楚。优秀的企业应该是在与消费者很好地互动的情况下,回答并再定义这三个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昨天搜索的信息,今天相关内容就会推送到你的网页上。它实现了一种从搜索到推介,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你会发现互联网会越来越像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因为背后的实现技术是基于大数据的性格刻画。

    在个性化的时代,如何去满足个性化的需求,经历了从个性化产品到个性化的服务,再从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到个性化的客户体验。这是个性化满足的不同层次,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提升。

    还有一个是个性化定价问题,包括自助式定价,再进一步是自主定价,以后我们还会发现“逆定价”和“后定价”等概念。

    第四个背景是“自金融”时代。我们对“自媒体”这个概念已经非常熟悉了,我想说的是未来我们将进入“自金融”时代。我们可以从自媒体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自媒体的社会现象,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强势不在,二是个性张扬。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早期的博客、微博,到现在的微信,无非都是要挑战权威,张扬个性。当然社会权威的存在是有其意义的,它是秩序保障的必要条件。当然,权威存在势必需要个性、个体利益做出牺牲,而个体利益的牺牲,或者个体意识的服从是秩序建立和社会进步的必要保证,是对个体的更大保护的前提。但任何事物都不能走到极端,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怎么去和谐关系,怎么去尊重个体,这就需要对权威做一个约束。

    未来会出现“自金融”时代,背后的基本动因有:社会进步、科技发达、信息对称和个性的苏醒与觉悟。“自金融”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但我们有很多人对它的理解还是很不到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认为“自金融”时代的本质意义,不是实现消费者的自我服务,而是一种“主语”转换的模式变革。

    “自金融”时代的基本诉求是透明、自主、平等、效率和公平。金融保险业的经营模式将从“价差”时代走向“服务”时代。面对这个时代的到来,抵触和所谓的应对都不是明智之举,而应当是理解和拥抱,不是有一句话嘛,叫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前面,我们从挑战和机遇两个层面来探讨大数据时代对于保险业意味着什么,也许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挑战是绝对的,机遇是相对的。我觉得现在还不要这么早的下结论。

    我有一个观点:未来一定属于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大家注意到这里我用了三个“新”字。这也是我这些年一直推销的一个观点。那么,就保险业如何面对和迎接大数据问题,我有五点建议:

    第一我们需要对大数据有专业、深刻和前瞻性的认识。我们现在很多人谈到大数据,谈到互联网、互联网金融,都是肃然起敬,而且非常的热衷谈论。有时候,最可怕的就是抽象的重视,具像的漠然。

    第二我们需要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思维模式,这个思维模式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去边界”。

    第三我们需要重视并投入大数据人才的培养,未来数据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将成为金融企业的主要骨干力量。

    第四发现并获取数据,解构数据和重构数据。解构和重构是大数据时代的关键能力,需要大量的数据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我们需要用大数据的思维去思考保险业未来的商业模式再造问题。

    对于大数据问题,我一直在讲一句话: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忽视大数据时代到来的话,保险业不行。

    最后,我想回到一个更大的层面去思考保险业未来的机遇所在。前不久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了《决定》,如果我们顺着《决定》的脉络,就可以看到保险业在大数据时代的方向和路径。

    第一,《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要实现两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第二,保险业具有市场和社会的基本属性,因此,在这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过程中,保险是政府的“天然盟友”,保险业要思考如何成为两个现代化的有机组成。

    第三,保险要很好的发挥保险业“接手”和“助手”的作用。所谓“接手”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社会管理,尤其是社会风险管理的职责要转移出来、外包出来,保险业的社会属性、职责定位具备了承担“接手”的资格和能力。

    所谓“助手”,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管理的职能不是削弱,而是增加,同时,未来整个社会的风险也会呈现复杂化的趋势。保险业要思考如何扮演“助手”的作用,如何为政府分担职责。另外,保险业要发挥好“两手”作用,关键是理解并充分发挥正外部性特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为社会和谐和福祉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四,无论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建设法制中国、美丽中国,均需要保险业的积极和广泛参与。

    第五,我们面临的机遇是空前的,而实现的路径在于:大数据的思维加上制度创新。

    我最后的结语是:如果我们用相对论的方法看大数据时代保险业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的挑战是相对的,而机遇却是绝对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认识和能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