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保协会

时事热点

周延礼指路保险“走出去”:要形成国际监管合作格局

2017-02-06 09:47:55  来源:蓝鲸新闻  阅读:
    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目前就保险行业“走出去”问题进行发言,指出中资保险机构应和当地保险机构加强合作,监管部门也应和当地的监管部门能够建立联系,形成国际监管合作的布局。
 
    目前来看,我国保险行业“走出去”面临重大挑战。从外部因素来看,贸易保护主义与反经济全球化问题严峻,中国保险行业走出去也面临着部分新兴保险市场存有抵触情绪的问题;从内部因素来看,中国保险业走出去也面临着发达国家保险市场饱和的挑战,而中国保险业在国内市场保费增长比率保持15%左右。
 
    针对保险行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挑战,周延礼表示,必须要深入研究机构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战略部署。一方面要做到政策支持,国务院“新国十条”提到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但现在看来仍有差距;另一方面保险业应该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应该有所作为,要稳步的推动国内有条件的保险机构走出去,保险机构要为出口企业要提供风险管理的服务。
 
    清华金融评论整理的周延礼发言如下:
 
    周延礼:保险业的黄金发展期,中资保险机构如何更好地走出去
 
    中国保险业国际化经过了一波三折,在1949年之前,中国保险业就在东南亚地区设立了很多的机构,这是中国保险业发展海外布局的1.0版本。改革开放之后,因服务于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中国将贸易金融、银行保险推出国门,在中国香港、英国等地设立保险机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会理事、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撰文,介绍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际,保险业获得的长足发展。
 
    目前从全球经济而言,面临的挑战非常大,因此对保险业国际化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先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也是最严峻的挑战;其次,全球的经济秩序一体化的要求和全球经济贸易投资规则多元化的诉求的挑战,导致各国需要根据本国经济贸易投资现状来考虑自身制度建设,特别是在经济贸易制度建设方面的利益问题;再次,中国保险业走出去也面临着发达国家保险市场饱和的挑战,而中国保险业在国内市场保费增长比率保持15%左右;最后,中国的保险机构的走出去也需要考虑新兴保险市场的合作意愿。
 
    比如,在实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时候,有一些地区积极性比较高,欢迎中国投资,而有一些是考虑自己本国的利益消极等待的,还有一些是有抵触情绪的,各种情况都存在。这也是中国保险业在走出去,实施国际化战略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要做好海外机构的布局和发展,必须要深入研究机构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战略部署。
 
    首先,中国保险的国际发展战略需要从国际大的趋势来判断。
 
    一带一路”倡议是实施走出去战略难得的机遇。我们还要研究多方式,多渠道,推动保险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首先是要做到政策支持,国务院“新国十条”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水平。在文件中鼓励中资保险公司尝试多形式,多渠道的走出去,为我国海外机构提供风险保险,支持中资保险公司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多渠道的进入海外市场,努力扩大保险服务出口,主要是为对外贸易进行服务,引导外资保险机构将先进经验和技术能够植入到中国保险市场。但现在看来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何服务好对外贸易和投资,以及外资保险机构如何可以把先进经验和技术带到中国去。
 
    同时“新国十条”也对外资提出了要求,要外资把先进管理经验,市场开发经验,产品设计经验,还有服务消费者的经验能够带到中国来,并和中资保险机构合作时,在技术分享方面引进一些成功经验。但外资保险机构往往是作为外资了解中国保险市场的前沿阵地,并没有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保险市场来。因此,希望外资保险机构能够把信息转回去,让母公司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服务方式能够介绍到中国。在中国的成功可以有助于提高外资保险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也有助于贡献其在全球化发展战略当中的份额。
 
    其次,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保险业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
 
    很多国家只要涉及到“走出去”的时候都要把保险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中国保险业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在政策支持上被纳入国家经济政策,也得益于外资高管们经常到中国访问,传递一些重要的经济信息,以及国外保险业对其经济、金融方面贡献的经验。这方面的信息对中国政策决策部门产生重大的影响,包括财政部门、发改部门等,甚至中国国务院2006年出台23号文件专门为保险业改革发展而出台。
 
    因此,保险业应该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应该有所作为。这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险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比如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在全球贸易和跨境投资,涉及到一些国家的比较多,有6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加起来的GDP接近全球的经济的一半以上。在这个过程中,保险业如何发挥作用,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带一路”可以提供丰富的可保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服务于国家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也支持了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风险保障等。
 
    与此同时,中资保险机构也应和当地保险机构加强合作,监管部门也应和当地的监管部门能够建立联系,形成国际监管合作的布局,这些都是“一带一路”发展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将要建立很多工业园区、甚至是更多长期的投资。同时走出去要面临各种风险,比如重大装备、高铁、水利电力等都要解决风险保障的问题,一些国别风险,政治风险都可以通过保险的产品有效分散和化解风险。保险业也可以提供风险管理的工具,提高化解风险能力的水平。
 
    因此,保险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很长的链条当中的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保险这一环,这个链条很容易断裂。
 
    但目前,涉及到投融资方面,涉及到行业的风险方面,有时大家对保险的认识不到位。但比较而言,西方国家市场这些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没有保险是万万不可的。所以,“一带一路”建设,保险的服务链要不断的延伸,提高保险服务能力和水平。
 
    同时,我们在多渠道的推动保险业国际发展战略过程中,要稳步的推动国内有条件的保险机构要走出去。现在有些保险机构走出去绝大部分都是在投资和融资方面做一些工作,但真正提供风险保障的还不多,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保险产品设计好,能够适应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需要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要通过在海外创新保险产品,为投资项目提供可靠的风险保障,来解决风险资本有效供给的问题。
 
    另外,保险机构要为出口企业要提供风险管理的服务。外资到中国来合作项目的同时,外国的保险机构也会跟着来。改革开放初期,日本到中国设立工厂、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他们的保险企业就都跟着来。不但保险公司来,保险代理人也跟着一块来。说明日本对保险的认识是非常到位的。没有保险,整个贸易合同是不完整的。
 
    所以,在这方面中国要加强风险管理的服务,使中资企业能够了解保险,把保险作为重要的工具并运用好。保险资金在投融资的环节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有一些中长期的投资,特别需要保险资金与之相配合,因此在这方面保险资金也应是不二的选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