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保协会

时事热点

保险机构要善用“智慧型”风险管理体系

2015-11-06 08:41:58  作者:黄敏   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  阅读:

    在金融业中,保险行业面临最为复杂多样的风险类型,而风险管理能力是保险机构能否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风险管理能力是保险机构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对于处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保险机构而言,如何在促进业务发展的同时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是摆在每一名风险管理从业者面前的课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过后,各国保险监管机构陆续调整监管体系,促进保险机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在上述宏观环境下,保险机构应该转变观念,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良性互动的内部环境,提升公司服务水平。

 

    AIG带来的反思

 

    美国国际集团(AIG) 成立于1919年,是美国最大的商业保险提供商,具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充足的资本储备,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AIG集团受到重创。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AIG前三个季度共损失185亿美元,股价自2008年以来跌去了96%,仅2008年9月12日一天便跌去31%,惠誉、穆迪、标准普尔三大评级机构也相应下调了AIG的总体评级级别。股价暴跌、信用评级下调、交易对手追索抵押品,这些危机环环相扣,仅用三天时间使得AIG这个具有1万亿美元资产的巨人走入绝境。

 

    导致AIG集团陷入泥潭的原因在于公司发行了一种名为信用违约互换(CDS)的创新型保险产品,为那些称为“最高等级”层次债券的持有人提供保险,这种产品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担保债务凭证。AIG内部人士估计,1987年到2005年之间,该业务单位净赚逾50亿美元利润,给AIG带来了丰厚的红利,是 AIG集团的明星产品和利润贡献来源。基于2007年年中的数据,AIG持有4650亿美元最高级信用违约互换,这项业务的年保费为2亿美元至2.5亿美元。当2007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日益变糟时,AIG仍深信CDS资产组合将能挺过风暴。但随后AIG集团及普华永道(PwC)的审计师开始怀疑这家保险商为担保债务凭证估值的方法,2008年2月,普华永道宣布这家保险商计算其敞口价值的方法存在“重大缺陷”,估值基础的变动使得AIG在CDS资产组合上的损失猛增。此时,AIG的投资者攻击AIG的管理层,并要求改革董事会。他们声称风险管理控制被削弱了,以至于业务部门肆无忌惮。最终,在2008年9 月16日,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AIG迅速被国有化。美联储向AIG提供850亿美元贷款,作为代价,美联储将持有79.9%的股权,AIG需要出售资产以偿还这笔巨额债务。

 

    从AIG集团的案例中我们需要反思,作为有着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高度信息化的金融机构,是否形成切实有效的风险传导机制从而及时向公司经营管理层反馈风险隐患可能给公司带来的冲击?作为明星产品的CDS资产组合,公司是否为高额收益过度承担风险,风险管理和业务经营是否真正做到有机结合?

 

    重构保险行业监管体系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主要金融行业监管机构通过构建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威胁。一是推动设立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体系,这些入选的金融机构业务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给地区或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冲击,需要重点受到监管。二是进一步完善监管框架,通过更加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能力。

 

    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在2011年10月推出了最新版的保险核心原则(ICP),在其中的第十六号原则——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中,重新构建了以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和自我风险与偿付能力评估(Own Risk and Solvency Assessment,ORSA)为核心的保险机构偿付能力风险管理体系。明确提出了保险机构要在建立以风险传导机制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基础上,设计一整套对已面对或即将面对的短期和长期风险进行识别、评估、监控、管理和报告的程序,以确定必要的资本水平来保证公司足够的整体偿付能力和资本充裕水平。在此原则下,全球各主要保险市场的监管机构陆续启动了新一轮的监管框架建设工作,包括欧洲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Solvency II)、北美风险监管要求资本体系(RBC)和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监管体系(C-ROSS)在内的一系列符合最新监管趋势的地区性监管框架陆续制定和实施。本轮监管框架调整最大的特点是将风险与资本紧密联系,同时强调风险传导机制在风险管理框架中的核心作用。

 

    “智慧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风险管理是指在日常经营中识别面临的潜在风险,评估风险对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选取恰当的工具方法计量公司风险暴露水平对应的潜在损失,监测和报告风险暴露情况,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应对风险,将风险应对后的剩余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持续过程。

 

    在金融业中,保险行业面临最为复杂多样的风险类型,而风险管理能力是保险机构在行业中能否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回到中国保险市场,随着风险导向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推出,中国保险行业风险管理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监管环境的变化对公司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公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风险管理政策,积极调整管理理念,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在上述背景下,公司应以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有机结合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着力打造管理标准化(S)、计量为基础(M)、内容全覆盖(A)、风险为导向(R)、系统做支撑(T)的“智慧型”(S.M.A.R.T.)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智慧型”风险管理体系向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清晰展示公司面临的风险状况、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以及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真正建立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良性互动的内部环境。

 

    S.M.A.R.T.风险管理对象和核心技能图

 

    1.管理标准化

 

    良好的风险管理首先建立在精细化管理之上,而精细化管理离不开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定期审视更新的纠偏机制,上述共同构成智慧型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

 

    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包含风险识别、监测、评估、报告和应对等核心环节在内的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实现标准化风险管理流程;以风险类型为基础,通过选取恰当工具和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和监测,分析风险发生原因、风险驱动因素和条件;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风险评估,判断风险暴露水平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建立风险管理报告机制,根据风险识别、监测和评估结果报告公司面临的风险状况;建立风险应对机制,根据风险对公司的影响程度开展风险应对工作,确保风险暴露水平在公司风险偏好确定的承受范围之内。

 

    2.计量为基础

 

    “只有被量化、才能被管理”,风险计量是建立运转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要做好风险计量工作,首先需要根据风险特征选取恰当方法,满足日常风险监测和评估需要;同时,公司应以内部控制为基础,以指标监测、损失数据分析、自我评估为主要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评估和监测非金融类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

 

    在此基础上,公司可以采用资本作为风险量化标准,建立整体风险暴露水平与资本的直接联系。在偿二代监管体系中,通过第一支柱量化风险要求资本和第二支柱控制风险要求资本的技术安排,将七类风险的暴露水平直接与公司的法定要求资本水平挂钩。通过建立风险与资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更加准确的衡量各类风险暴露对公司产生的影响。随着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增强,除法定监管资本外,公司将通过引入经济资本工具建立公司风险与内部资本之间的联系,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公司的风险暴露水平。

 

    3.内容全覆盖

 

    全员参与、全面覆盖是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司可以通过培训宣导树立“风险管理、人人有责”的管理文化,各级员工按照其工作职责参与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承担日常风险管理职责。通过建立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经营管理层及专业委员会、总公司风险管理主管部门、分公司风险管理主管部门四级结构,辅以风险联络员机制,形成覆盖各级机构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上,公司可根据偿二代风险管理评估要求,建立覆盖全流程的风险管理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包括基础与环境、目标与工具、专项风险管理在内的风险管理工作执行情况。

 

    4.风险为导向

 

    建立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的有机联系是“智慧型”风险管理体系的首要目标,二者的结合需要通过构建以风险偏好为核心、授权为保障、指标监测为抓手的风险传导与反馈机制予以实现。公司可通过风险偏好明确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在此基础上以资本为基础,通过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进行逐层分解,将公司对风险的态度自上而下传导到实际业务的经营决策过程中,为战略制定、经营计划实施以及资源分配提供参考。

 

    在风险偏好约束下,公司通过构建授权管理体系,持续开展年度授权、转授权及授权调整工作,建立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的定性传导机制;通过构建关键风险指标体系,持续监测各类风险的暴露情况,建立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的定量传导机制;在风险传导的基础上,建立自下而上的风险信息反馈机制,定期审视授权体系执行情况,确保授权管理整体呈现出额度合理、注重差异、服务发展、执行规范等特点;定期监测风险监测指标的实际表现,在风险限额和风险容忍度范围内动态调整以满足特定业务的发展要求,确保在公司整体风险偏好水平下追求风险调整后的最大收益。

 

    5.系统做支撑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科技的引领和支持。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风险管理体系是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技术保证,需要树立信息科技在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手工线下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公司对风险管理要求。

 

    公司可通过逐步建立以金融工程为基础的金融类风险(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以流程管理为基础的非金融类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将识别、评估、监测、报告等风险管理关键环节系统化,大大提升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和效率。在此基础上,探索通过系统实现综合数据分析与管理等功能,以期更加清晰直观的展现各类风险暴露情况,为公司重大经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通过构建“智慧型”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将风险管理与业务经营有机整合,在风险偏好的约束下引导公司资产、负债端的业务健康发展,形成公司风险、资本与收益相统一的管理模式,体现风险管理的真正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