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保协会

时事热点

台风过后再议涉农保险

2014-08-19 15:02:58  来源:转载自《第一水产》  阅读:
    今年第9号超强台风“威马逊”“刮”出了农业保险不少问题:险种覆盖不够齐全,农民存在投机心理,面对巨灾保险公司自身难保……未来农业保险如何堵住这些窟窿、更好地为农民撑起“保护伞”?这次天灾,也是一次对农业保险进行深入剖析和反思的契机。
 
    遭超强台风“威马逊”袭击,使得水稻倒伏,果树、鱼塘损坏,鱼虾鸡鸭死亡……仅海南省农林牧渔业直接损失74.2亿元。天灾面前,保险再次发挥作用,积极赔付,为受灾农户提供再生产资金,这为农民恢复生产吃了定心丸。同时,也使农民、政府更加重视保险。
 
    不要有投机心理
 
    “太平年”觉得买保险划不来,等到灾害要来了才买必吃闭门羹。“‘威马逊’吹醒了很多农户。”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太平年,保险业务员上门宣传农险经常会吃“闭门羹”。不过,“在‘威马逊’台风登陆的前5天,气象部门预测可能在海南登陆,不少农企、农户开始涌到保险公司,出现投保高峰。”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农险处相关负责人说:“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能接受保单,不然保险公司必然亏大了,保险承担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风险,而不是必然发生的风险。”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农民的投机心理,源于在‘太平年’看不到保险的好处。特别是农业的风险,不仅大,而且往往具有偶然性。‘威马逊’台风也是41年一遇的,如果几年没有受灾,农民就觉得保险白买了。”不少专家认为,要减少农民的侥幸心理和投机心理,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在“太平年”也能享受到保险的好处。
 
    北京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副教授刘新立说,可以学习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将农业保险与农业贷款相结合。针对农民的小额信贷,可以引导银行向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提供一定优惠和手续便利,一方面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
 
    买了保险还要管护
 
    受保农户不愿做灾前防护,会致灾情加剧,保险理赔和农户自身损失都加大。自己承担灾前防护成本,农户觉得不划算,需调动农户主动防灾积极性。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专业教授庹国柱介绍,这种因为防灾不到位,或者灾后为了得到全额赔偿而将半损坏的作物人工毁坏,这样的成本称谓道德风险成本。其实,保险公司最终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农民身上。省财务厅债务金融处负责农险的工作人员说,为了降低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险公司在防灾前应向农户明确防灾措施的补偿标准,从而调动农户防灾的积极性,这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减少保险公司的损失。
 
    政府应加大渔业险补贴。“威马逊”重创了海南渔业养殖,全省13.06万亩养殖池塘、6851口普通网箱、1307口深水网箱52316.32万尾种苗、13.68万平方米工厂化大棚和其他种类渔业养殖场2950亩受灾受损。
 
    渔业是海南特色养殖产业,但是,渔业保险却恰恰是海南省农业保险的弱项。渔业养殖定损难,商业保险公司不愿涉足。
 
    海南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柯佑鹏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风险高的、渔民有需求的险种补贴。可以考虑组件地方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和商业财产保险业务并存发展的模式。
 
    全年保费一次赔完
 
    农业险本身风险高,加上“威马逊”致巨额赔付,很多公司开始收缩农险业务避免亏损。“农业是弱质产业,风险非常高,以农业为标的物的农业保险因此也承受着比一般商业保险高的风险。”海南人保财险公司副总经理苑中平说。
 
    “威马逊”台风,也暴露出在巨灾面前,保险公司也是自身难保。据统计,“威马逊”台风导致人保财险海南省分公司估损约2亿元,而今年上半年的保费收入也就2.23亿元。
 
    “海南还未进入台风高发季节,考虑到今年的农险风险较高,很多支公司已在收缩农险业务,避免亏损。这种情况对急需投保分散种植、养殖风险的农户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我们也很为难。”苑中平说,目前人保财险海南省分公司农业保险业务得到了总公司的支持,再保险保费由总公司补贴,这才维持了微利运行。
 
    据了解,2011年“纳沙”台风、2013年“海燕”台风,均导致保险公司保费入不敷出,当年赔付率均接近或超过100%。

相关新闻